牲刍 基本解释
1.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赵岐注:"草牲曰刍。"
牲刍 详细解释
牲刍 shēng chú
词语意思:
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赵岐注:“草牲曰刍。”
分词解释:牲畜:
三牲六畜的省称。古时指牛﹑羊﹑猪为三牲,而六畜则包括马﹑牛﹑羊﹑鸡﹑犬﹑猪。后泛指人类饲养的兽禽类。
刍豢:
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泛指肉类食品。
孟子:
1.春秋时通行以孟仲叔季的排行加在姓名前作称呼。如宋国子姓,其长女嫁给他国的多称“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杜预注:“子,宋姓。”孔颖达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孟﹑伯俱长也……妇人以字配姓,故称孟子。”又讳言同姓通婚,亦称与国君同姓的夫人为“孟子”。
2.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属山东)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把治学和认识归结为找回散失本心的心性修养问题。他的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著作有《孟子》。
理义:
1.公理与正义。
2.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
3.专指儒家的经义。
网络解释
牲刍
shēng chú ㄕㄥ ㄔㄨˊ
牲刍(牲刍)
牲畜。语本《孟子·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赵岐 注:“草牲曰刍。” 南朝 梁 萧子云 《雅乐歌·需雅》:“蒸民乃粒有牲刍,自 卫 反 鲁 删《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