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基本解释
中国的高等师范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9年改现名。设有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外语等系和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另建有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 详细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 běi jīng shī fàn dà xué
词语解释:
中国的高等师范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9年改现名。设有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外语等系和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另建有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分词解释:大学堂:
清末创办新制学校时称大学为大学堂。
校址:
学校的所在地。
前身:
1.佛教语。犹前生。
2.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
3.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
师资:
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后因以“师资”指教师。
2.今指能当教师的人材。
3.犹师生;师徒。
4.谓从师;效法。
5.培育;教导。
高等:
①比较高深的:高等数学。
②高级:高等学校。
网络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设有研究生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毛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亲笔题写校名。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名单。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名师先贤曾在此弘文励教。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相关词语
北组词 北爱尔兰 北半球 北榜 北碑南帖 北贝 北鄙 北鄙之声 北鄙之音
京组词 京八寸 京白 京白梨 京包铁路 京报 京报连登黄甲 京报人 京本
大组词 大阿 大阿福 大阿哥 大安 大案 大澳大利亚湾 大八成 大八件
学组词 学案 学霸 学伴 学报 学博 学不可以已 学不躐等 学不沾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