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鼓 基本解释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命乐师脩鞀鞞鼓。” 孔颖达 疏:“鞞鼓者,则《周礼》鼓人职掌六鼓,雷鼓鼓神祀之属是也。”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鞞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 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明 赵南星 《宋文帝》:“乃自将渡河, 元謨 闻鞞鼓之声而遁, 魏 人追击败之。”
(3).借指战事。 唐 独孤及 《唐杨公遗爱碑颂》:“刚毅公廉,仁明爱人,起鞞鼓间,为 唐 循吏。”
鞞鼓 详细解释
鞞鼓 bǐng gǔ
词语意思: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3.借指战事。
分词解释:雷鼓:
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战事:
1.军事行动;行阵征战之事。
2.泛指战争。
一类:
1.一个种类;同一种类。
2.谓第一等。
六鼓:
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
网络解释
鞞鼓
鞞鼓起源于中国民间,很早就传入宫廷,作为官乐,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明。汉章帝曾亲自创作五篇《鞞鼓曲》。曹植《鼙舞歌》:“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赞若惊。金元时期称朔鼙为鞞,《金史·志第十一》:“植建鼓、鞞鼓、应鼓于四隅,建鼓在中,鞞鼓在左,应鼓在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