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灶 基本解释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陶灶 详细解释
陶灶 táo zào
词语解释:
1.古代烧制陶器的土窑。
2.用黏土垒成的土灶。
分词解释:
烧制:
以火烧的方法制造(如陶器)∶在窑里烧。如:烧制陶器。
土窑:
1.窑洞。
2.烧制陶器的窑。
3.手工开采的煤窑。
土灶:
在地上挖成的炉灶。
陶器: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黏土:
指土壤颗粒多为黏粒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强,土温较稳定,养分含量较丰富。但通气性和透水性差,干时硬结,水分多时则泥泞,造成耕作困难。
网络解释
陶灶
陶灶为方形,前后有两个灶眼,灶眼旁各有一“”字,后部隆起之处安置烟道,灶面除菱形图案外,还有牛腿、鱼、龟及工具钩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