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暑

阳暑的意思、阳暑怎么读
拼音:[yáng shǔ]

阳暑 基本解释

1.阳气﹐酷热之气。

阳暑 详细解释

阳暑 yáng shǔ
词语解释
阳气﹐酷热之气。
分词解释
阳气:
1.暖气﹐生长之气。
2.指活人的生气。
3.喜气﹔喜色。
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
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
酷热:
(天气)极热:酷热的盛夏。

● 暑 shǔ ㄕㄨˇ
◎ 热:暑天。暑热。暑假。酷暑。
◎ 中医学“六淫”之一。
● 阳(陽) yáng ㄧㄤˊ
◎ 明亮。
◎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 指“太阳”:阳光。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阳(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阳(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 温暖:阳春。
◎ 外露的,明显的:阳沟。阳奉阴违。
◎ 凸出的:阳文图章。
◎ 关于活人的:阳间(人世间)。阳宅。阳寿。
◎ 带正电的:阳极。阳电。阳离子。
◎ 男性生殖器:阳痿。
◎ 古同“佯”,假装。
◎ 姓。

网络解释

阳暑
阳暑 病名。
①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的病证。一名动暑、中暍。《景岳全书·杂证谟》:“阳暑者,乃因暑而受热者也。在仲景即谓之中暍。凡以盛暑烈日之时,或于长途,或于田野,不辞劳苦,以致热毒伤阴,而病为头痛,烦躁,肌体大热,大渴,大汗,脉浮,气喘,或无气以动等证,此以暑月受热,故名阳暑。治宜察气之虚实,火之微甚,或补或清,以固其气。”若气不甚虚,但有火证者,宜白虎汤或益元散;若汗出脉虚浮,烦渴,有火而少气者,宜白虎加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桂苓甘露饮;若眩晕少气,虽烦渴而火不甚者,宜生脉散。参见暑病、动暑、中暍条。
②暑温的一种类型。《医门棒喝》初集:“暑温者,夏至后所感热邪也。古人分阴暑、阳暑。盖夏至以后,相火湿土,二气交会,合而为暑,或值时令热盛,或为禀体阳旺,而成阳暑之证,是暑而偏于火者。”参见暑病、口暍条。
③即中暑。见《六气感证要义》,详该条。

相关词语

阳组词 阳阿 阳阿薤露 阳报 阳陂 阳飙 阳滨 阳濒 阳冰

暑组词 暑魃 暑絺 暑簟 暑伏 暑寒 暑假 暑来寒往 暑吏

其他相关

字母Y开头的词语yangshu


上一篇:利润率
下一篇:舞文枉法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