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使 基本解释
1.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防御使 详细解释
防御使 fáng yù shǐ
词语解释:
职官名。唐武则天时始设于夏州﹐安史之乱时分设于中原军事要地﹐掌本区军事﹐以刺史兼任﹐常与团练使互兼﹐以后废置无常。至宋代为武将兼衔﹐官阶高于团练使﹐低于观察使。辽南面官系统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驻防军中设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驻京之健锐营及各陵寝亦设防御使。
分词解释:兼任:
①同时担任几个职务:总务主任兼任学校工会主席。
②不是专任的:兼任教员。
五品:
1.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
2.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3.五等。古代功勋的五种名目。
4.五等。古代贝币的五个等级。
5.九品官阶的第五级。
团练:
1.组织﹑训练。
2.宋代至民国初年,于正规军之外就地选取丁壮,加以训练的地主武装组织,称团练。
3.团练的头目。
驻防:
1.驻扎防守。
2.指驻防部队。
武将:
1.军事将领。
2.指勇猛或凶暴的人。
网络解释
防御使
防御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置的地方军事长官。唐代防御使全称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两种。州防御使最早见于圣历元年(698年),唐朝以夏州都督领盐州防御使。开元二年(714年),又授薛讷为陇右防御使。唐玄宗李隆基为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诏令在军事冲要地区置防御使,次年正月以许远为睢阳郡太守兼防御使,随后在河南、河北、河东、关内、山南、剑南等地设置。至德元年(756)后,置于中原大都、军事要地,掌管军事,由刺史兼任,后又常与团练使互兼。肃宗宝应元年(762)五月,诏停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复置,并一直延续到唐末五代。
相关词语
防组词 防把 防备 防蔽耳目 防避 防边 防表 防兵 防不及防
使组词 使绊儿 使绊子 使棒 使婢 使弼 使弊幸 使臂使指 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