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铤 基本解释
1.犹银锭。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
银铤 详细解释
银铤 yín tǐng
词语解释:
犹银锭。熔铸成条块等固定形状的白银。其重数两数十两不等。
分词解释:形状:
①物体通过面或线条组合而呈现的外表:葫芦峪因两山中间像葫芦而得名。
②行为;样子: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固定:
①不变动或不移动的(跟‘流动’相对):固定职业丨固定资产。
②使固定:把学习制度固定下来。
银锭:
熔制成一定形式的白银。汉代以后历代都有铸造,至明清渐盛行,并作货币流通。形式不一。清代银锭有元宝、中锭、锞子三种。元宝约重五十两,中锭(形似秤锤)重十两左右,锞子(馒头形)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此外有一两以下的碎银,称为“福珠”。
网络解释
银铤
自唐以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被国家储备、民间窖藏,甚至作为上贡、进奉的礼品,大多錾有铭文、标记。到了宋代,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渐次演变为国家和地方税收特种货币,民间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相关词语
银组词 银艾 银鞍 银白 银白杨 银榜 银包 银杯 银杯羽化
铤组词 铤刺 铤而走险 铤金 铤鹿 铤鹿走险 铤险 铤钥 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