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星 基本解释
1.古代指二十八宿部内之星座。
2.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
部星 详细解释
部星 bù xīng
词语解释:
1.古代指二十八宿部内之星座。
2.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
分词解释:
星座:
为认星方便,人们按空中恒星的自然分布划成的若干区域。大小不一。每个区域叫做一个星座。用线条连接同一星座内的亮星,形成各种图形,根据其形状,分别以近似的动物、器物或神话人物命名,如天鹅座、仙女座等。每个星座中的恒星,按亮度大小,依次以小写希腊字母编排,如大熊座α星、大熊座β星等。现世界公认的星座共八十八个。
星名:
为区分和检索方便,对各类天体人为规定的名称。中国古代对天体曾用领土、用具、动植物等名称命名。现代采用星座名后附加小写希腊字母,如大熊座α星;对变星则在星座名后附加大写拉丁字母,如金牛座t星;对小行星最初用罗马、希腊女神名命名,后也有用人名命名的,现国际上统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王绶星是3171号小行星;对彗星则以发现者姓名命名,如哈雷彗星等。
二十八宿: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代指:
生在指甲旁的疮。
北斗七星:
又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如把α星和β星连接的线段沿β星至α星方向延长约五倍,即为“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
网络解释
部星
bù xīnɡ
1.古代指二十八宿部内之星座。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部星三百,卫星三千。”《史记·天官书》:“紫宫、房心、权衡、咸池、虚危列宿部星,此天之五官坐位也。” 张守节 正义:“五官列宿部内之星。”
2.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名。《晋书·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应星,主兵。”
相关词语
星组词 星奔 星奔川骛 星奔川鹜 星奔电迈 星跸 星变 星杓 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