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方 基本解释
1.迷失方向。
2.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迷方 详细解释
迷方 mí fāng
词语解释:
1.迷失方向。
2.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分词解释:
迷惑:
1.亦作“迷或”。
2.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3.使迷惑。
佛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迷津:
①使人不辨方向的道路:指点迷津|走出迷津。
②见“迷宫”。
境界:
①土地的界限。
②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思想境界ㄧ他的演技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令人:
1.品德美好的人。
2.古代命妇的封号。(1)宋徽宗政和二年,定外命妇封号为九等,即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见《宋会要辑稿.仪制十》。(2)金宣宗贞佑后,内命妇封号有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等,为正六品。见《续通典.职官十六》。
3.祗候;衙役。
网络解释
迷方
迷方,是汉语词汇,读音mí fāng 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又指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