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币 基本解释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所发行的纸币。
边币 详细解释
边币 biān bì
词语解释: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所发行的纸币。
[Border Region Currency] 陕甘宁、晋察冀、冀热辽等边区政府银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所发行的纸币
分词解释:银行:
经营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所经营的各项业务,在全社会范围内起融通资金的作用。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各种专业银行。
发行:
1.fāxíng:发出或出售印制的出版物、货币、邮票等。
2.fāháng:过去买卖商货的媒介处叫做“行”。“发行”指把货物发交行家。现在指批发。
时期:
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937年7月7日日寇向我国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驻防的军队进攻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止。
网络解释
边币
边币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的货币的简称。晋察冀边区银行、鄂豫边区建设银行等发行的货币,亦称边币。抗战初期,根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边区使用法币。由于国民政府发放的八路军军饷是元以上的整币,市面上辅币短缺。为了找零的需要,陕甘宁边区银行以“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的名义,发行元以下的辅币,与法币同时在边区境内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