踑踞 基本解释
1.箕踞。坐时两脚张开,形似簸箕。
2.指轻慢。
踑踞 详细解释
踑踞 qí jù
词语意思:
1.箕踞。坐时两脚张开,形似簸箕。
2.指轻慢。
分词解释:簸箕:
扬米去糠的工具。
形似:
形式﹑外观相似。
箕踞:
〈书〉古人席地而坐,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
张开: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如:一把张开的伞。
轻慢:
1.亦作“轻嫚”。
2.对人不尊重;态度傲慢。
网络解释
踑踞
jī jù ㄐㄧ ㄐㄨˋ
踑踞
(1).箕踞。坐时两脚张开,形似簸箕。 晋 刘伶 《酒德颂》:“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晋书·隐逸传·郭文》:“於是朝士咸共观之, 文 颓然踑踞,傍若无人。”
(2).指轻慢。《南史·何点传》:“ 点 虽不入城府,性率到,好狎人物。遨游人间,不簪不带,以人地并高,无所与屈,大言踑踞公卿,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