跧窜 基本解释
伏匿。 唐 元稹 《崔方实试太子詹事制》:“ 蛮 蜑 之间有 黄 贼者,跧窜窟穴,代为侵攘。”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保严公行状》:“缘谿诸蛮,狐鼠跧窜。”
跧窜 详细解释
跧窜 quán cuàn
词语意思:
伏匿。
分词解释:
● 伏 fú ㄈㄨˊ
◎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 低下去:此起彼伏。
◎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 隐藏:伏兵。埋伏。
◎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 姓。
● 窜(竄) cuàn ㄘㄨㄢˋ
◎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窜犯。窜扰。窜逃。窜踞。流窜。抱头鼠窜。
◎ 放逐:窜逐。
◎ 修改文字:窜改。窜定(删补改定)。点窜(删减涂改)。
● 匿 nì ㄋㄧˋ
◎ 隐藏,躲藏:隐匿。藏匿。匿名。销声匿迹。
网络解释
跧窜
跧窜,汉语词语,出自唐.元稹《崔方实试太子詹事制》,释义为伏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