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论 基本解释
1.谓长于兵法。豹,指《豹韬》,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
豹论 详细解释
豹论 bào lùn
词语意思:
谓长于兵法。豹,指《豹韬》,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
分词解释:豹韬:
1.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相传为周吕尚(号太公望)所撰。
2.借指用兵的韬略。
3.用豹皮制成的弓袋。
兵书: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长于:
善于 [做某事];擅长。如:他长于音乐。
六韬:
中国古代兵书。旧题西周吕望(姜太公)撰。据后人考证,约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汉之间。现存六卷,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六十篇。论述了政治与战争、作战、治军等问题,以及古代军队指挥机构和步、车、骑兵种的战法及协同战术。
兵法:
中国古代指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战略战术和治军理论等。研究兵法的学者称为兵家,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尉缭、韩信等。论述兵法的著作称为兵书,故“兵法”一词往往与“兵书”通用。
网络解释
豹论
【拼音】bào lùn
【注音】ㄅㄠˋ ㄌㄨㄣˋ
【条目】豹论(豹论)
【引证解释】谓长于兵法。豹,指《豹韬》,古代兵书《六韬》篇名之一。 王闿运 《序》:“豹论世禄,旷想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