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耳 基本解释
1.俗称马齿苋。
豚耳 详细解释
豚耳 tún ěr
词语意思:
俗称马齿苋。
分词解释:马齿苋:
一年生肉质草本。茎多分枝,常伏卧地面,圆柱形,带紫红色。叶互生或接近对生,倒卵形,肥厚多汁。花淡黄色,生于枝端。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止泄的功用。又称酱板草。
俗称:
通俗的或非正式的称呼。
● 耳 ěr ㄦˇ
◎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èi)。耳垂。耳鬓厮磨(mó)。耳穴。耳聪目明。耳濡目染。
◎ 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
◎ 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耳房。鼎耳。
◎ 听说:耳闻。耳软。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指人六十岁)。
◎ 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想当然耳。
◎ 文言语气词(大致同“矣”):“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
● 豚 tún ㄊㄨㄣˊ
◎ 〔豚鼠〕哺乳动物,亦称“荷兰猪”、“天竺鼠”。
◎ 小猪,亦泛指猪:豚肩。豚蹄。豚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网络解释
豚耳
豚耳,读音为tún ěr,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马齿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