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习 基本解释
1.讽诵学习。
讽习 详细解释
讽习 fěng xí
词语解释:
讽诵学习。
分词解释:学习:
个体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也指变化的过程。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具有的活动。按内容可分为认知的、情感的、运动技能的;按是否理解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讽诵:
抑扬顿挫地诵读:讽诵古诗。
● 讽(諷) fěng ㄈㄥˇ
◎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讽咏。
◎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讽刺。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讽一劝百。
● 习(習) xí ㄒㄧˊ
◎ 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习。学习。实习。
◎ 学:习文。习武。
◎ 对某事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
◎ 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习惯。积习。陈规陋习。
◎ 相因:世代相习。习习相因。
◎ 姓。
网络解释
讽习
fěnɡ xí
(讽习)
讽诵学习。《南史·徐君蒨传》:“ 君蒨文冠一府,特有轻艶之才,新声巧变,人多讽习,竟卒於官。”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书》:“往年曾记裴封叔宅,闻兄与裴太常言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肴一义,尝讽习之。” 清 吴定《紫石泉山房记》:“而予又私爱古人之文艺诗歌,早夜讽习,以分其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