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社会主义 基本解释
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讲坛社会主义 详细解释
讲坛社会主义 jiǎng tán shè huì zhǔ yì
词语解释:
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分词解释:利益:
好处:物质利益ㄧ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改良主义:
反对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主张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善的思想。
年代:
①犹时代:战争年代|年代久远。
②历史上的计年单位。公元纪年每世纪中以十年为一个“年代”,如19世纪60年代,即指1860-1869年(亦有认为指1861-1870年)。
流行:
广泛传布;盛行:流行性感冒ㄧ这首民歌在我们家乡很流行。
触动:
①碰动:不小心触动了暗藏的机关。
②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这幅画触动了他的思乡情。
网络解释
讲坛社会主义
讲坛社会主义是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政策论者所鼓吹的社会改良思想。为缓和劳资矛盾和抵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一种。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组织,能调和敌对阶级关系,主张在不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通过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等等解决劳动问题、社会问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的鼓吹者于1872年组成“社会政策学会”,他们中的许多人利用其教授地位在大学讲坛上宣传自己的主张。当德国新自由主义者奥本海姆称他们为“讲坛社会主义者”(讽刺其仅在讲坛上说说而已) 时,他们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号。
相关词语
义组词 义兵 义兵不攻服 义不背亲 义不辞难 义不得辞 义不反顾 义不屈节 义不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