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 基本解释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行台 详细解释
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 辕。」也作「行辕」。临时搭建的戏台。
《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网络解释
行台
魏晋至金代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于其驻扎之地设立临时性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行台造句
- 1、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
- 2、秋七月戊辰,诛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荆山公丰乐。
相关词语
行组词 行安 行庵 行岸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行颁 行板 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