蜣螂 基本解释
1.见"蜣蜋"。
蜣螂 详细解释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金龟子科。背有坚甲,全体黑色,富金属光泽,常把人畜的粪便推转成丸球,而慢慢食用,并产卵于粪上,孵化的幼虫也以粪便为食。
也称为「虼螂」、「蛣蜣」、「转丸」、「屎蚵蜋」。
网络解释
蜣螂 (动物)
蜣螂(qiāng láng,英文Dung Beetle)俗称屎壳郎(shǐ ké làng),属鞘翅目金龟子科。体黑色或黑褐色,大中型昆虫。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世界上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厘米长。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蜣螂造句
- 1、如果一只雄蜣螂进入一个已经被对手占据的洞穴,它们就会用触角抗衡,相互搏斗,努力把对方挤出去。
- 2、大多数蜣螂在地下挖洞,并将粪球埋在地下。
- 3、蜣螂第一次被人们谈到,是在过去的六七千年以前。
相关词语
蜣组词 蜣郎转丸 蜣蜋 蜣螂 蜣螂抱粪 蜣螂之转 蜣螂转粪 蜣螂转丸 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