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 基本解释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久,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由于外国的蛮横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主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详细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 dì èr cì yā piàn zhàn zhēng
词语解释:
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次年,法国也乘机出兵,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联军先后攻陷广州、大沽,直逼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沙俄又逼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行宫。不久,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由于外国的蛮横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主权。
分词解释:天津:
1.银河。
2.指天津桥。
3.星名。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在银河分支处﹐故称。
妥协:
以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鲁迅先生对待敌人,是决不妥协的。
被迫:
受外界迫使。如:敌人被迫放下武器。
外国:
1.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政权。后以指本国以外的国家。
2.犹外地,外乡。
签订:
双方订立条约或契约并签字。
网络解释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相关词语
第组词 第八 第巴 第产 第次 第二 第二把交椅 第二把手 第二半国际
二组词 二八 二八佳人 二八年华 二八女郎 二拔 二把刀 二把手 二霸
鸦组词 鸦鬓 鸦兵 鸦叉 鸦蝉 鸦巢生凤 鸦雏 鸦胆子 鸦儿
片组词 片帮 片茶 片长薄技 片长末技 片酬 片楮 片词 片词只句
战组词 战败 战报 战备 战笔 战必胜,攻必取 战篦 战鞞 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