瞌铳 基本解释
1.亦作"瞌?"。
2.倦极思睡的状态;打盹。
瞌铳 详细解释
瞌铳 kē chòng
词语解释:
1.亦作“瞌?”。
2.倦极思睡的状态;打盹。
分词解释:
打盹:
小睡。多指坐着或靠着断续地入睡。
极思:
谓竭尽心思;缜密思考。
状态:
①情况;状况:心理状态不佳|处于瘫痪状态。
②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对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可用不同的一组物理量来描述相应物质系统的状态。如质点作机械运动时,可用质点的位置、动量等来描述其机械运动状态;由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组成的系统,可用温度、压强、体积等来描述其热学状态。状态也指物质的各种聚集态,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 铳(銃) chòng ㄔㄨㄥˋ
◎ 旧时指枪一类的火器:火铳。鸟铳。
◎ 同“冲2”。
● 瞌 kē ㄎㄜˉ
◎ 〔瞌睡〕困倦要睡,如“打瞌瞌”,“瞌瞌虫”(a.形容人经常爱打盹儿;b.旧小说中指能使人打瞌睡的一种小虫)。
网络解释
瞌铳
吴语词汇,意同“瞌睡”。多连动词“打瞌铳”。倦极思睡的状态;打盹。
例:
《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 佘小观 一人觉得乏味,而又瞌铳上来,便在 糖葫芦 所躺的地方睡下了。”
《文明小史》第十三回:“齐巧制台晚饭过后,丢掉饭碗,正在那里打瞌铳。”一本作“磕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