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 基本解释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大局,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移师北上。6日,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八万余人的伏击。双方兵力悬殊,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接着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民党勾结日伪实行联合“剿共”的阴谋,反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
皖南事变 详细解释
皖南事变 wǎn nán shì biàn
词语解释: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大局,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移师北上。6日,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八万余人的伏击。双方兵力悬殊,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接着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民党勾结日伪实行联合“剿共”的阴谋,反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
分词解释:南部:
1.指南匈奴诸部。
2.南边;南方地区。
遇难:
遭遇危难而死:不幸遇难|遇难者。
江北:
①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靠近长江北岸的一带。
②泛指长江以北。
勾结:
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暗中互相串通、结合:暗中勾结ㄧ勾结官府。
北上:
我国古代以北为上,后来把去本地以北的某地叫北上(跟‘南下’相对):近日将动身北上。
网络解释
皖南事变 (历史事件)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皖南事变造句
- 1、在势态得到控制之后,最后一个问题即皖南事变政治了结的条件。
相关词语
皖组词 皖赣铁路 皖公山 皖南事变 皖派 皖山 皖皖 皖系军阀
南组词 南澳大利亚 南八 南班 南班子 南半球 南邦 南梆子 南榜
事组词 事败垂成 事半功百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事本 事必躬亲 事变 事变知人心
变组词 变把戏 变本加厉 变褊 变兵 变裁 变察 变产 变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