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翣 基本解释
1.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周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孔颖达疏:"翣,扇也。言周画缯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元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缭以彩缯,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孔颖达疏:"周之璧翣者,谓周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
璧翣 详细解释
璧翣 bì shà
词语解释: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周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孔颖达疏:“翣,扇也。言周画缯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元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缭以彩缯,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孔颖达疏:“周之璧翣者,谓周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以璧,陈之而鄣柩车。”
分词解释:
有虞氏:
古部落名。传说其首领舜受尧禅﹐都蒲阪。故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有﹐词头。
文献通考:
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斗方:
(斗方儿)书画所用的方形纸张,也指一二尺见方的字画。
流苏:
装在车马、楼台、帐幕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网络解释
璧翣
璧翣是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