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槌 基本解释
1.亦作"犀椎"。
2.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犀槌 详细解释
犀槌 xī chuí
词语意思:
1.亦作“犀椎”。
2.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分词解释:犀角:
1.犀牛角。可入药,也可制器。
2.指额上发际隆起之骨。相士以为贵相。
3.借指笋。
犀椎:
见“犀槌”。打击乐器:
通过敲打发音的乐器,如锣、鼓等。
方响:
古磬类打击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长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声音清浊不等。创始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
网络解释
犀槌
词语解释
亦作“ 犀椎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小槌。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阿翘 ﹞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 吴元济 所与也,光明皎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土花曾染 湘 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参见“ 方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