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 基本解释
在甘肃省永靖县积石山中。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意思。开凿于西秦至元、明。共有窟龛一百八十三个,石雕、泥塑造像七百七十六身,壁画9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炳灵寺石窟 详细解释
炳灵寺石窟 bǐng líng sì shí kū
词语解释:
在甘肃省永靖县积石山中。炳灵是藏语“十万佛”的意思。开凿于西秦至元、明。共有窟龛一百八十三个,石雕、泥塑造像七百七十六身,壁画9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词解释:石窟:
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
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著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开凿:
挖掘(河道、隧道等):这条铁路沿线共开凿了十几条隧道。
造像:
1.亦作“造象”。塑造物体形象。
2.亦作“造象”。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3.相片;照片。
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敦煌壁画。
共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如夫妻共有财产,共同接受他人的赠与等。
网络解释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
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炳灵寺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词语
炳组词 炳爆 炳贲 炳彪 炳炳 炳炳琅琅 炳炳烺烺 炳炳麟麟 炳炳显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