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殿试 基本解释
1.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
武殿试 详细解释
武殿试 wǔ diàn shì
词语解释:
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
分词解释:会试:
明清两代各省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
殿试:
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参看〖科举〗。
皇帝:
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武举:
科举制度中的武科,也为武科考试中举者的称呼。始于武则天时,为选拔武官而设。考试内容有箭、弓、刀、石等。以后宋、明等朝都有武举,至清末废。
录取:
1.选定[考试合格者]。
2.让注册入学。
网络解释
武殿试
词语解释
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愍帝 崇祯 四年始举行武殿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嘉庆 十九年谕﹞本科武殿试,朕於十月十八日御 紫光阁 阅视马步箭。十九日在 景运门 外 御箭亭 阅视弓刀石,回宫后带领引见。二十日升殿传胪。”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武科殿试》:“ 孝宗 ( 宋 孝宗 )时,又命武举廷试依文举例,给黄牒榜首武举及第,馀并赐武举出身,是 宋 时原有武科及武殿试之例。盖至 元 时已废,迨 明 成化 始复武举, 崇祯 中又复殿试之例耳。”
相关词语
武组词 武把子 武备 武备志 武贲 武弁 武抃 武柄 武不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