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体 基本解释
1.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楚辞体 详细解释
楚辞体 chǔ cí tǐ
词语解释:
文体名。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分词解释:声韵:
亦作“声韻”、“声均”。
1.指乐调。
2.指诗文的韵律。
3.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韵、调等。
4.借指诗歌或其他韵文。
5.指说话或呼喊的声调。
6.泛指和谐动听的声音。
具有:
有(多用于抽象事物):具有信心ㄧ具有伟大的意义。
浓厚:
①(烟雾、云层等)很浓:浓厚的烟雾|浓厚的乌云。
②(色彩、意识、气氛等)重:浓厚的地方色彩|浓厚的封建意识|浓厚的生活气息。
③(兴趣)大:浓厚的兴致。
样式:
1.式样,形式。
2.指文艺作品的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风土: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风土人情 。
网络解释
楚辞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体造句
- 1、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关词语
楚组词 楚岸 楚媪 楚巴 楚霸王 楚班 楚邦 楚璧 楚璧隋珍
体组词 体拜 体变 体表 体不安席,食不甘味 体裁 体操 体操服 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