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户 基本解释
1.北魏至唐代户口的一种。其身分低于普通百姓﹐高于奴婢。
杂户 详细解释
杂户 zá hù
词语解释:
北魏至唐代户口的一种。其身分低于普通百姓﹐高于奴婢。
分词解释:身分:
1.方言。某些东西的质地,质量:这种纸身分好|宽条灯芯绒身分特别好。
2.即“身份”。指出身和社会地位。
3.指身价。
4.模样;姿态;架势。
5.指手段;本领。
6.行为,勾当。
户口:
①住户和人口,例如旧时称某一地有若干户,若干口。
②户籍:报户口ㄧ迁户口。
奴婢:
1.原指丧失自由、受人奴役的男女,后泛指男女仆人。
2.太监对皇帝、后妃等的自称。
北魏:
北朝之一,公元386-534,鲜卑人拓跋珪所建,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参看〖南北朝〗。
网络解释
杂户
北朝至唐时户口的一种。其身分低于平民,高于奴隶,包括隶户、兵户、府户、营户、别户、绫罗户、细茧户、罗縠户、监户、佛图户、寺户等。唐代杂户身分较番户为高。《旧唐书·职官志》:“(官奴婢)一免为蕃户,再免为杂户,三免为良人。”《唐律疏议》卷十二:“杂户者,前代犯罪没官,散配诸司驱使,亦附州县户贯,赋役不同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