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宪历 基本解释
1.历法名。制定于明末,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时宪历 详细解释
时宪历 shí xiàn lì
词语意思:
历法名。制定于明末,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分词解释:正式:
1.法式。
2.合乎一般公认标准的或合乎一定手续的。
改革:
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技术改革ㄧ文字改革ㄧ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历法:
用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类。具体的历法还包括纪年的方法。
网络解释
时宪历
《时宪历》一书,制定于明末,正式采用定气。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五次亦是最后一次大改革。明朝末年,经过四十多年实测,引用西洋法数,编成《崇祯历书》,未及正式颁行而明已亡。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把它加以删改并压缩,进呈清政府。清政府把它改名为《西洋历法新书》,并且根据它的数据编制历书,叫做时宪历。时宪历废除把全年分成二十四份,据以确定节气的平气(恒气),正式采用以太阳在黄道上位置为标准的定气。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做夏历或农历。
相关词语
时组词 时奥 时背 时辈 时弊 时变 时变是守 时变之应 时表
历组词 历阪 历变 历兵粟马 历草 历朝 历朝圣训 历陈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