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漕 基本解释
1.漕粮折银征收。漕粮向纳米粮,明弘治年间因苏松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清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清末,只有江浙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
折漕 详细解释
折漕 zhé cáo
词语解释:
漕粮折银征收。漕粮向纳米粮,明弘治年间因苏松诸府连年荒歉,遂定折漕之制。清初折漕,亦限于被灾或水路过远地区,后来地区逐渐扩大,至清末,只有江浙两省仍行漕运,其他地区均行折漕。参阅《续文献通考.漕运》。
分词解释:年间:
指某个时期或某个年代里。
荒歉:
农作物没有收成或收成很坏。文献通考:
书名。宋元之际马端临著。三百四十八卷。记载上古到南宋宁宗时历代典章制度沿革。体例仿杜佑《通典》,但分类更细,计有田赋、钱币、户口等二十四门。
征收:
1.指收取赋税。
2.今指政府依法向人民或所属机构收取公粮﹑税款等。
3.征集吸收。
只有:
1.唯有,仅有。
2.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现代汉语中下文多与“才”或“方”呼应。
网络解释
折漕
折漕亦称“漕折”。指明、清漕粮改折银两或其他实物。明代漕粮,向来纳米,称“漕米”,有时折征布匹或其他谷物以及货币。明宣德八年 (1433年),江南巡抚周忱奏定加耗米折征例,为漕粮改折之始。英宗正统元年 (1436年) 规定,可将一部分漕粮改折货币,每军以银100万两为额 (约合米麦400余万石)。孝宗弘治年间 (1488—1505) 更定折漕之制。万历 (1573—1619) 时折漕渐增,运京漕米大减。
相关词语
折组词 折拗 折半 折北 折本 折本买卖 折臂三公 折便宜 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