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觯 基本解释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
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觯,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觯。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
扬觯 详细解释
扬觯 yáng zhì
词语解释:
1.举起酒器。古时饮饯时的一种礼节。
2.《礼记.射义》:“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后用为选贤的典故。
3.春秋时晋大夫知悼子卒,未葬。晋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厨人杜蒉责以大臣去世之时,不应作乐饮酒。乃罚师旷和李调各饮一觯,以示劝戒。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于是杜蒉洗而扬觯。事见《礼记.檀弓下》。后用为国君受谏停乐的典故。
分词解释:春秋:
①年岁;光阴:苦度春秋|他在讲台上耕耘了四十个春秋。
②泛指历史:甘洒热血写春秋。
③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④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春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⑤古代史书的通称。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而“仁”的执行又要以“礼”为规范。政治上提出“正名”的主张,提倡德治和教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自汉以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改造,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影响极大。著作有《论语》。
劝戒:
规劝;告诫:在家人的劝戒下,他终于投案自首。
网络解释
扬觯
扬觯(扬觯),引证解释:1. 举起酒器。2. 《礼记·射义》:“ 孔子 射於 矍相 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於司马,使 子路 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3.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卒,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