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铠 基本解释
1.佛教语。袈裟的别名。谓忍辱能防一切外难,故以甲铠为喻。
忍辱铠 详细解释
忍辱铠 rěn rǔ kǎi
词语意思:
佛教语。袈裟的别名。谓忍辱能防一切外难,故以甲铠为喻。
分词解释:佛教: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袈裟:
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原译作“毠?”,晋葛洪撰《字苑》改从衣作袈裟。
别名:
1.正名以外的名字;异名。
2.《荀子》中的逻辑术语。荀况把概念的基本属种关系相对地分为“共名”和“别名”两级。“共名”相当于属概念,“别名”相当于种概念。
一切:
1.权宜;临时。
2.副词。一概;一律。
3.全部,所有。
4.泛指全部事物。
5.一般的;普通的。
网络解释
忍辱铠
rěn rǔ kǎi ㄖㄣˇ ㄖㄨˇ ㄎㄞˇ
忍辱铠(忍辱铠)
佛教语。袈裟的别名。谓忍辱能防一切外难,故以甲铠为喻。《法华经·持品》:“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纳袈裟启》:“忍辱之铠,安施九种,功德之衣,惭愧八法。”亦省作“ 忍铠 ”。《大智度论》卷十:“忍铠心坚固,精进弓力强。”
相关词语
忍组词 忍爱 忍悖 忍草 忍耻 忍耻苟活 忍耻含垢 忍耻含羞 忍耻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