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之学 基本解释
1.即理学。
心性之学 详细解释
心性之学 xīn xìng zhī xué
词语意思:
即理学。
分词解释:理学:
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
心性:
1.性情;性格。
2.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战国时孟子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宋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解说亦不一。程颐﹑朱熹等以为“性”即“天理”,“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故“心”“性”有别。陆九渊则主张“心即理也”,认为“心”“性”无别。其说虽不同,而均属唯心主义。清初王夫之和后来的戴震等人对心性作了一些唯物主义的阐说。后人亦以“心性之学”称宋明理学。
网络解释
心性之学
1 基本信息:
心性之学属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范畴。举凡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无不涉及这个范畴。
2 详细释义:
心,本心,良心;性,本性,佛性。心性之学是关乎人之所以为人的学问。
3 辨析:
心性之学中的三个关键词语:
(1)“心”,特指“本心”,不是一般心理学意义的心;
(2)“性”,特指“本性”,不是一般“性别”、“性质”的“性”;
(3)“学”,也不是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特指关乎人的内在品德修养的学习。所谓“学者,觉也”,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觉悟能力。
4 参考:牟宗三《心体与性体》。
相关词语
心组词 心安 心安理得 心安神定 心安神泰 心包 心包积气 心包积水 心抱
学组词 学案 学霸 学伴 学报 学博 学不可以已 学不躐等 学不沾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