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伏 基本解释
1.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庚伏"。
庚伏 详细解释
庚伏 gēng fú
词语解释: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庚伏”。
分词解释:庚日:
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夏至三庚数伏,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
中伏:
三伏的第二伏。也称二伏。通常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第三:
复姓。汉田广孙田癸为第三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三十。
初伏:
即头伏。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
末伏:
农历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共计十天的一段时间。也叫终伏﹑三伏。参见“伏日”。
网络解释
庚伏
【拼音】gēng fú
【注音】ㄍㄥ ㄈㄨˊ
【条目】庚伏
【引证解释】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宋史·职官志四》:“秘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谕旨,听以早归。”参阅《初学记》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