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士 基本解释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亚文化群体。他们对社会持消极反抗态度,蓄长发,穿奇装异服,吸毒,反对主体文化,主张非暴力行动等。
网络解释
嬉皮士 (年轻人团体)
嬉皮士(英语Hippie或Hippy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来反应出他们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的反对,他们提倡非传统的宗教文化,批评西方国家中层阶级的价值观。
他们批评政府对公民的权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贪婪,传统道德的狭窄和战争的无人道性。他们将他们反对的机构和组织称为“陈府”(the establishment)。
嬉皮士后来也被贬义使用,来描写长发的、肮脏的吸毒者。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词作为对年轻的自由主义人士的侮辱。
嬉皮士造句
- 1、嬉皮士也被称作“花童”,因为他们在头上戴花,也向行人分花或花饰品来象征对于普世友谊,和平和爱情的崇高理想。
- 2、他是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的残余分子。
- 3、故事描述杨帆饰的嬉皮士,临危受命接管家族生意胡燕妮饰演其青梅竹马的朋友,为助意。
- 4、音乐并且成为一个嬉皮士。
相关词语
皮组词 皮袄 皮韛 皮板 皮板儿 皮板毛 皮包 皮包公司 皮包骨
士组词 士饱马腾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士兵 士操 士臣 士大夫 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