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儿 基本解释
1.亦称"声伎儿"。
2.唐时称教坊中太常乐人。
声儿 详细解释
声儿 shēng ér
词语解释:
1.亦称“声伎儿”。
2.唐时称教坊中太常乐人。
分词解释:时称:
犹时誉。
太常:
1.古代旌旗名。
2.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因之﹐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北魏称太常卿﹐北齐称太常寺卿﹐北周称大宗伯﹐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典.职官七》。声伎儿:
见“声儿”。
乐人:
1.古代指掌管音乐的官吏。
2.歌舞演奏艺人的泛称。
教坊:
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和演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设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
网络解释
声儿
shēng ér ㄕㄥ ㄦˊ
声儿(声儿)
亦称“ 声伎儿 ”。 唐 时称教坊中太常乐人。 唐 崔令钦 《<教坊记>序》:“上不悦,命内养五六十人,各执一物,皆铁马鞭、骨檛之属也,潜匿袖中,杂於声儿后立,复候鼓噪,当乱捶之。”原注:“坊中呼太常人为声伎儿。” 唐 白居易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师子寻前曲,声儿出内坊。”
相关词语
儿组词 儿拜 儿辈 儿曹 儿齿 儿大不由娘 儿大不由爷 儿夫 儿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