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桥 基本解释
1.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往桥,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桥有七十二洞,宋庆历八年建。俗名长桥。参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二》。
垂虹桥 详细解释
垂虹桥 chuí hóng qiáo
词语解释:
在江苏吴江县东。本名利往桥,因上有垂虹亭,故名。桥有七十二洞,宋庆历八年建。俗名长桥。参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二》。
分词解释:一统:
1.统一。多指全国统一于一个政权。
2.犹一并,一齐。
3.犹一桩。指一个整体。
4.表数量。用于碑碣,犹一座。
5.汉代《三统历》以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虹桥:
1.拱曲如虹的长桥。
2.古代攻城用具。
俗名:
1.通俗的名称,多有地方性,别于正式名称而言。
2.僧道等出家前的本名,与出家后的“法名”相对。
网络解释
垂虹桥
垂虹桥,位今苏州市吴江区。始创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原为木桥;德X元年(公元1275?)毁于兵乱,同年重建为85孔。元代大德八年(公元1304)增建至99孔,不久桥又塌塞五十余丈。直至泰定二年(公元1325)始由知县张显祖易木为石,改建为联拱石桥,全用白石垒砌,长500多米,设72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