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 基本解释
1.亦作"商雒"。
2.商县和上洛县之合称,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
商洛 详细解释
商洛 shāng luò
词语解释:
1.亦作“商雒”。
2.商县和上洛县之合称,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
分词解释:于此:
1.在此。
2.如此。
3.至此;至今。
和上:
亦作“和尚”。
隐居:
居住在偏僻乡野或山林等处不愿做官:因抱负和才能不得施展,遂隐居山野。
商雒:
见“商洛”。
四皓: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后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网络解释
商洛
商洛市,隶属于陕西省,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临河南省,东南临湖北省,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西安市、安康市接壤。介于东经108°34′20″—111°1′25″,北纬33°2′30″—34°24′40″之间,总面积19851平方千米。
商洛始名于汉朝,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因地处秦岭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历史上商洛道(亦称商於古道)为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为“秦楚咽喉”,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和其他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
截至2016年,商洛市下辖1区6县,常住人口237.17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9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1.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0.86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9574元。
商洛名胜古迹有5A级景区商南金丝大峡谷、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二郎庙、丰阳塔、大云寺、天竺山、月亮洞等。自2010年开始,一年一度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在商洛市举办。
商洛造句
- 1、国家正在大力振兴秦腔艺术,包括扶持汉剧、汉调桄桄、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等地方戏曲。
- 2、在商洛这块土地上,曾演绎着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
相关词语
商组词 商办 商标 商标权 商标注册 商猋 商飙 商飙观 商飙馆
洛组词 洛宾笙 洛滨笙 洛伯 洛薄 洛叉 洛成 洛川 洛川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