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司马迁的意思、司马迁怎么读
拼音:[sī mǎ qiān]

司马迁 基本解释

1.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司马迁 详细解释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人。生于龙门,年轻时游历宇内,后以四十二岁之龄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著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迁为之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言,为纪传体之祖,亦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记又为正史之宗,故后世称司马迁为「史迁」。又《汉书艺文志》载有所著之赋八篇,今仅见悲士不遇赋。

网络解释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造句

  • 1、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司马迁评韩信)
  • 2、司马迁把这一历史性的壮举形象地描绘为“凿空”。
  • 3、司马迁受腐刑在天汉三年十二月。
  • 4、司马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
  • 5、司马迁自我超越的主体意识,表现为重于泰山,超越生死的价值观。
  • 6、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
  • 7、曾经觉得,像司马迁受宫刑之辱,不应苟且于世,更谈不上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了。
  • 8、次年,司马迁平静地接受了最令人耻辱的“腐刑”。
  • 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滇文化就在这里繁荣,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下赞叹的一笔,“肥饶数千里”。
  • 10、将复杂繁乱的历史问题叙述得条理分明,体现了司马迁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关词语

司组词 司败 司陛 司笾执豆 司宾 司搏 司仓 司册 司察

马组词 马安 马枊 马八儿 马八二 马八六 马坝人 马百鹩 马百六

迁组词 迁安 迁拔 迁拜 迁报 迁逼 迁跸 迁避 迁贬

其他相关

字母S开头的词语simaqian


上一篇:阒无人声
下一篇:天可怜见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