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

十六国的意思、十六国怎么读
拼音:[shí liù guó]

十六国 基本解释

历史时期名。西晋末年,各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在北方先后建立割据政权。从公元304年刘渊称王起,到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为止,一百三十五年间在北方黄河流域和今四川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计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夏等十六国,另外还有冉魏、西燕及代等政权,历史上泛称这段时期为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 详细解释

(西元304~439)​从晋惠帝永兴元年刘渊称王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胡族在北方和巴蜀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夏、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和西秦等十六个国家,史称为「十六国」。

网络解释

十六国
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十六国时期,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十六国造句

  • 1、十六国时期,中军一般以本部族兵为主组成,受中央统辖,由皇帝亲自领导和指挥。
  • 2、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都护府都先后设在此地,管辖西域三十六国
  • 3、十六国时期汉国刘渊建都平阳。

相关词语

十组词 十八般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武艺 十八变 十八层地狱 十八地狱 十八埊狱 十八房

六组词 六安茶 六案孔目 六鳌 六班茶 六宝 六本 六币 六跸

国组词 国哀 国安民泰 国宝 国寶 国备 国本 国币 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其他相关

字母S开头的词语shiliuguo


上一篇:社南
下一篇:手脖子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