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 基本解释
官名。西汉武帝时,于全国十三部(州)置刺史,为监督官,后数次改刺史为州牧。三国至南北朝各州多设刺史。隋朝州长官称刺史。此后州刺史实际即从前的郡太守。宋以后渐成虚衔。
刺史 详细解释
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网络解释
刺史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刺史造句
- 1、至是,帝申明旧制,皆令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免官。
- 2、时年河朔饥馑,前任刺史苛暴,百姓多数流徙散亡。
- 3、部刺史和侍御史的意见,都报告到副宰相御史大夫,副宰相再报告到宰相。
- 4、北魏孝明帝时为荆州刺史,在州两年,死于任上。
- 5、武成二年,除 江州刺史。既被谴謫,常忧惧不得志。
- 6、魏孝明帝诏遣谒者持节册赠镇远将军、华州刺史。
- 7、他被封为刺史,要立即走马上任。
- 8、幽王十二年时任忻州刺史的江安右迁廷尉府。
- 9、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中。
- 10、贞元十六年登第,历官至镇州宣慰副使、尚书郎、饶州刺史。
相关词语
史组词 史案 史班 史笔 史编 史不绝书 史不絶书 史部 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