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基本解释
①典章和掌故:熟于朝廷典故。
②诗文中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语句:稼轩作词多用典故。
典故 详细解释
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北史.卷四三.刑峦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网络解释
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典故造句
- 1、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
- 2、主公这件事做的太冲动了,岂不闻逆取顺守,顺者昌逆者亡的典故。
- 3、古人有以撒盐和柳絮喻大雪纷飞的典故。
- 4、风吹幡动这个典故中的争论点在于,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
- 5、汉代“羊续悬鱼”的典故对如何却“盛情”提供了借鉴。
- 6、仉氏含辛茹苦,为教育年幼顽皮的孟轲,留下了杀豚不欺子、三迁择邻、断织劝学的著名历史典故。
- 7、在去往江苏省苏州中学的公交车上,恒羿大哥哥给去往东台顶的路上,蓬阿姨给歌歌和他的同学介绍了“剖蚌求珠”的成语典故。
- 8、前往郓城实验艺校的火车上,晓倩大哥哥给易亭和海笛讲述了“广谋从众”的历史典故。
- 9、这篇文章滥用典故,有些句子读起来有晦涩之感。
- 10、毛泽东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
相关词语
故组词 故败 故邦 故弊 故编 故步 故步不离 故步自封 故步自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