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备道 基本解释
1.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
兵备道 详细解释
兵备道 bīng bèi dào
词语解释: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如: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
[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分词解释:重要:
1.指重镇﹑要地。
2.谓重大而主要。
衙门:
1.旧时官吏办事的地方。
2.比喻官僚机关。
3.唐代宫殿的大门。
整饬:
①整治,使有条理:整饬纪律|整饬吏治。
②整齐,有条理:治家整饬|魏贲见子牙威仪整饬,兵甲鲜明。
③端庄而严肃:少力于学,志行整饬。
官名:
①旧时称在乳名以外起的正式名字。
②官衔。
网络解释
兵备道
全称整饬兵备道,明朝时在边疆及各省要冲地区设置的整饬兵备的按察司分道。兵备道道官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主要负责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清朝沿置,乾隆时定为正四品,多由守、巡二道兼任。兵备道集军事、监察大权于一体,成为明清时期一项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
相关词语
兵组词 兵败将亡 兵败如山倒 兵暴 兵备道 兵弁 兵变 兵柄 兵不逼好
备组词 备安库 备安钱 备鞍 备案 备百姓 备办 备榜 备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