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 基本解释
①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假借名义,招摇撞骗。
②六书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是说借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例如借当小麦讲的‘来’作来往的‘来’,借当毛皮讲的‘求’作请求的‘求’。
③〈书〉宽容:针砭时弊,不稍假借。
假借 详细解释
借用。
《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网络解释
假借
假借,指借用;凭借、借助;六书之一。见《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 慰祖 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假借造句
- 1、他假借董事长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最后终于被警察逮捕,移送法办。
- 2、更有甚者,怪力乱神,假借庙祝、乱童,说自己是神明指派的真命天子,欺骗选票。
- 3、他假借手中的权利,占有了好几套房子。
- 4、他经常假借公司的名义来招摇撞骗。
- 5、开票当日,警察机关对于票匦及投开票处所的安全戒护工作不容有任何疏失,以防范有假借选举不公、聚众滋扰等情事发生。
- 6、他辞职后,还假借公司名义,到处招摇撞骗,使我们公司声誉受到了影响。
- 7、嫚,假借为“慢”,怠慢,懈怠;迟缓。
- 8、这样一个狗彘不若的王爷,杜甫却偏偏对他怀念不已,并假借人民之口而加以歌颂。
- 9、弄清这些俗体字、假借字及避讳字,对敦煌写本相书及相关内容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 10、假借真主的名义而造谣的人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