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 基本解释
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抽象地考察人的共同本性的理论。中国古代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等,西方亦有自然说、约定论、感觉论等人性理论。欧洲文艺复兴后,人性论成为欧洲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其中心是提倡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反对封建束缚。
网络解释
人性论 (英国大卫·休谟著书籍)
《人性论》是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创作的哲学著作,以三卷本出版,前两卷(《论知性》与《论情感》)于1739年出版,第三卷(《论道德》)于1740年出版。
《人性论》从社会角度而非自然科学角度探讨了基于公共意见与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会本性。全书分三卷,分别为“论知性”、 “论情感”、“论道德”。第一卷阐述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内容。第二卷以感觉性观点说明伦理学和美学问题,认为快乐的感觉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础。第三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
《人性论》中休谟对人性的分析开启了西方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主义。他认为对于人性的分析不能从理性的抽象原则出发,而应着眼于符合心理法则、表现出价值倾向的现实的个人。他对人性透彻的分析以及对道德善恶标准的界定,为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提供了论说的话题。
人性论造句
- 1、中国古代的人性论者,由于囿于道德领域不能自拔。
- 2、崇尚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
相关词语
人组词 人伴 人胞 人保 人本院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比黄花瘦 人表 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