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败之辱 基本解释
1.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将盟,曹沫执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桓公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
三败之辱 详细解释
三败之辱 sān bài zhī rǔ
词典解释: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将盟,曹沫执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桓公乃许尽还所侵之地。见《战国策.齐策六》﹑《史记.齐太公世家》。后因以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
分词解释:匕首:
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世家:
①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身世家|那小生原也是世家子。
②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如《吴太伯世家》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宗师孔子,虽不是诸侯王,也列入世家。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中有《十国世家》。战国策: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太公:
1.古代称父或尊称他人之父。
2.称祖父。
3.清以来亦称曾祖为太公。
4.对老者的尊称。
5.即太公望吕尚。
6.复姓。春秋有太公任。见《庄子.山木》。
史记:
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网络解释
三败之辱
三败之辱,曹沫 为 鲁 将,与 齐 战,三战三败。
相关词语
三组词 三K党 三霭 三案 三暗 三八 三八妇女节 三八节 三八枪
败组词 败北 败奔 败本 败笔 败笔成丘 败敝 败兵折将 败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