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夷

放诸四夷拼音

[ fàng zhū sì yí ]

放诸四夷的意思

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近义词

放诸四裔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放逐

结构:动宾式 感情:中性词 字数:4字 年代:当代 热度:一般

出处

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放诸四夷成语接龙

以"放"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顺接):
荡形骸: 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
虎归山: 见“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上去。比喻把敌人放回巢穴,留下祸根。也说放虎归山。
虎遗患: 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鹰逐犬: 指打猎。
以"夷"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用夏变: 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履险若: 见'履险如夷',履:行走。夷:平地。在险峻的地方行走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比喻身处险境而毫不畏惧。也作“履险若夷”。
化险为: 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 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 晩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上一个成语:狗眼看人低
下一个成语:斗筲之器

查看更多: 含有、 的成语

放诸四夷的意思 放诸四夷的拼音 怎么读 近义词 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