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汉语词典 > 鹤拓

请至少输入1个汉字后按Enter即可查词




鹤拓

鹤拓

鹤拓 hè tuò
词语解释
唐时南诏的别名。
分词解释
别名:
1.正名以外的名字;异名。
2.《荀子》中的逻辑术语。荀况把概念的基本属种关系相对地分为“共名”和“别名”两级。“共名”相当于属概念,“别名”相当于种概念。
南诏:
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 鹤(鶴) hè ㄏㄜˋ
◎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鹤立。鹤发(fà)。鹤寿。鹤驾。鹤长凫短。
● 拓 tuò ㄊㄨㄛˋ
◎ 开辟,扩充:拓荒。开拓。拓展。拓落(a.宽广;b.潦倒失意。亦作“落拓”)。
◎ 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 姓。
● 拓 tà ㄊㄚˋ
◎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拓印。拓本。拓片。
● 拓 zhí ㄓˊ
◎ 古同“摭”,拾取。



上一个词: 恚怨 下一个词: 番校

别人正在查的词语